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核电行业研究报告:核废料问题迫在眉睫 稀缺企业布局千亿级市场

2016-07-19 21:32:00

 

来源:

投资要点:

核电机组数量大增,核废料处理紧迫性提高。截止2016年6月,我国在运核电容量2961.7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为2403.6万千瓦;十三五期间筹备计划中的核电站共有42座,核电容量为4833万千瓦。核废料分为高放核废料和中低放核废料,伴随着核电的迅猛发展,核废料的后处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多数核废料存放在堆内,但乏燃料只能在核电站蓄水池存放5-8年,截止2016年,共有11座核电站超过8年运行,13座超过5年,到2020年,共有15座核电站超过8年运行,25座超过5年,核废料急需进行离堆处理。

全球前端主要处理方式有干式和湿式贮存,后端有一次通过和闭式循环。我国核废料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堆内贮存方式主要还是以湿式贮存为主,已经成功研发湿式贮存格架,未来确定向干式贮存转型,但干式贮存容器国有化很低,以进口为主。后端处置方面,我国采取闭式循环策略,规划建设的5个中低放处置场只建成2个,高放核废料处理只有一个50吨中试厂在运,离堆水池扩建至1300吨后,也将在几年后满容。

核废料年处理市场将达百亿,产业链设备市场预计达千亿。同时,按照3-5万美元/立方米中低放核废料处理费用和800-1000美元/公斤的乏燃料处理费用测算,到2020年,我国累积的中低放核废料和乏燃料处理市场空间分别为50-80亿元和550-700亿元。整条核废料处理产业链到2020年将有1300-1800亿元市场空间。预计到2020年,干式贮存容器的市场空间为115-165亿元;乏燃料湿式贮存格架为70亿元;中子吸收材料为6-7亿元;乏燃料运输费用为15亿元;运输容器为11.4-22.8亿元;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成本为500-600亿元以及处理厂退役费用55-66亿元。

核废料处理政策频繁出台,催化多个公司及研究院致力于核废料处理产业链国产化研究。作为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废料处理备受重视,已被列入今年将出台的《核电“十三五”规划》和《核安全法》中,上升到政策高度。而乏燃料处理基金累计已达百亿元,使用率不足5%,未来可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和研究院瞄准国有化市场,已布局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裕重工已交付数控遥控吊车和核废料智能处理移动厂房;远达环保参与海阳一期SRTF废物处理系统的建设;华贸物流具有核废料运输牌照,布局核废料运输市场;应流股份已成功研发并能批量生产中子吸收材料。

重点推荐个股:推荐于中广核成立合资公司,将参与核废料运输的稀缺标的华贸物流,关注参与高放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的应流股份,参与中低放核废料处理的稀缺标的通裕重工、远达环保。

风险提示:核电安全隐患;建设施工不及预期;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政策变动;核废料处理相关技术进展低于预期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