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与数据源成本逻辑下产业大数据初探
在互联网数据之外,物联网数据或许很快就会异军突起,所相同的是顾客在使用过程中,数据即自发产生,所不同的是,物联网的投资主体更多,不同的产业就会有不同的投资主体,不止一家。客户和企业天然的有互利共生的关系,没有摩擦。
在医疗行业,IBM的Watson已经背完了病历开始帮助医生看病了,其能力已经比得了普通的医生。Climate公司利用政府开放的气象站的数据和土地数据建立了模型,他们可以告诉农民可以在哪些土地上耕种,哪些土地今天需要喷雾并完成耕种,哪些正处于生长期的土地需要施肥,哪些土地需要5天后才可以耕种,
国内关于数据源叫的颇为响亮的数据源公司还有各类数据交易所,点进去网站,会发现不管是数据量还是交易量,与红火相比,想必差的还比较远。数据堂和某些交易所的数据都是较为大而全的,交通、娱乐、制造业等等无所不包,并且距离实时性很远的,交易所里甚至拿一些统计数据来凑数,比如某城市有多少公交站点、怎么分布,这如何就叫大数据了,又如何产生价值?
纵观以上的案例,大抵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发挥的影响力不如围绕某一垂直产业的数据交易平台。我们讲交易流通,就好像必须有涵盖各种数据的流通平台,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子的呢?是否围绕产业的大数据的流通、交易、处理平台同样是重要的趋势呢?
在个人生活服务领域,大数据的外部性是体现的较为充分的、网络效应明显,消费者的行为是有相互关联性的,其画像维度数据越丰富,价值就越大,出现大型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有着其潜在必然性。外部性却是互联网领域能够出现第一名远超第二名,几乎要垄断市场的内在最主要的逻辑源头。
然而产业数据本身并无特殊的外部性,产业间是相对较为独立的领域,数据的交易平台是否会围绕产业出现?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产业大数据平台出现的逻辑
传统的交易基地既有木材、中药材原材料交易基地,也有华强北这样子的电子产品集散中心,华强北的解题、没落是山寨机模式的衰落,产业重组导致交易场所的变化。
丁健说每个产业最终都会被平台化,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进行肢解,最后会出现大的平台厂商,说的就是产业互联网即从前端的消费互联网,走向前后端的深层整合、价值链的渗透、重组等。而这其中,大数据将会是变革的承载者,产业大数据的内在逻辑将会决定这交易平台的模式和演化趋势。
产业大数据最为核心的特征即是围绕产业的数据外部性强、具有网络效应,越多的围绕产业构建的数据越多,则价值越大,大而全的数据对产业并不会有很强的外部性。这个核心特征与丁健每个产业最终会出现大的平台厂商的论断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并且产业间的存在交易平台,出于交易成本、专业性的考量,不同系统需要的技术架构、复杂程度等均会不同,所以客户有需求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关联行业或许会形成数据交易平台,产业交易平台向专业化发展。
产业大数据平台的模式分类
围绕数据源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医疗大数据对医院、科研机构、制药厂商等上下游都是及其相关的,医院的患者疾病数据可以作为制药厂商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的依据,厂商也可以根据患者数据大量的人员分析,对生产量进行控制。当然药品成本设置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收入数据进行设置,这是与其它领域数据的弱相关性,平台之间数据具有可交互性即可。在这其中,医院作为最重要的数据源的提供者,对其它上下游的依赖较为弱,医疗大数据的交易则可以围绕医院展开。在这个模式中,产业大数据的平台围绕医院的数据源。
围绕行业大客户形成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对于体量巨大的用户,也有可能根据围绕数据的用户形成大数据交易处理平台,比如银行、金融机构的征信需求,由中间商采集运营商、电商等数据加工处理供金融机构使用。金融体量大、然而没有明确的上下游,他所需的数据可能来自运营商、电商等,这时候,围绕金融产业用户也会形成大数据交易平台。
需求方和供应方都有可能形成大数据平台,或许会是最重要、主流的两种方式。
产业物联网大数据
产业物联网大数据主要是产业采集针对普通的消费者用户而言。在政务数据开放困难、厂商开放数据存在利益模式难协调的情况下,由产业直接以自建相关产品物联网的方式采集大量数据的方式可能会异军突起。通过物联网或者终端的方式跟用户实时沟通、采集数据等等,生产、物流、营销等全流程透明与消费者结合。
现阶段主要是互联网厂商掌握着大量的消费者数据,BAT三巨头为主,这其中从交易成本来讲是因为他们没有成本,消费者在使用他们的平台享受服务时,已经把自己的信息融进去了,运营商数据也是同一个逻辑。这种数据生成模式无疑是最理想的,因为要主动让个人消费者贡献数据,即便有报酬,那都是不胜繁琐和难以承受的成本的。
除了传统的互联网厂商,集奥数据有自己的搜索渠道、能够实时产生、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在这个模式中,数据源的实时、低成本生产保证了其数据价值,使得商业模式有了稳固的基础。IBM收购的天气公司,就是以物联网等自身的数据源等作为数据的运营、发布平台,甚至都不需交易,就是卖数据服务的,这里面交易的便捷性得到了根本的体现,他们自身从物联网上获取数据。
在互联网数据之外,物联网数据或许很快就会异军突起,所相同的是顾客在使用过程中,数据即自发产生,所不同的是,物联网的投资主体更多,不同的产业就会有不同的投资主体,不止一家。客户和企业天然的有互利共生的关系,这中间没有摩擦。我卖给你电视,我知道你看了多少次,习惯用什么方式调台。你用了电冰箱,我知道你存了什么食物等等,方便以后针对性的产品升级服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合理的,互惠的。交易成本很小,沟通成本也很小。所以生长的成本可能也会是最小的。对客户无扰,对厂商无害。由专业的产业大数据平台运营商来加工,厂商再付费,厂商负担数据采集费用和使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