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新兴市场掀换机潮 打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瓶颈

2015-12-03 16:37:00

 

来源: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出售给最终用户的智能手机总量为3.53亿部,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5.5%。在此之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还处于需求饱和的状态。国内手机市场需求的见顶,极大地阻碍着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增长,但随着越来越多手机厂商选择在新兴市场开拓疆土,趁着换机潮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瓶颈,也解决了各大手机厂商发展瓶颈。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在全球范围内,出售给最终用户的智能手机总量为3.53亿部,较2014年同期增长15.5%。Gartner公司研究主管安索·古普塔表示:“新兴市场不断推出价位适中的智能手机,促使消费者加快了将功能手机升级到智能手机的速度,主要原因是两者的价格差距不大。”

从其他的情况来看,2015年第三季度,三星发布新款旗舰手机,这距上一款发布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三星此举的目的是应对市场对其高端设备需求放缓的问题,同时加剧了与苹果大屏幕iPhone的竞争。苹果继续在智能手机高端市场居主导地位,其iPhone6和6Plus机型占据了2015年第三季度高端市场销量的绝大部分。随着iPhone6s和6sPlus在2015年9月最后一周全球同步发售(包括中国在内),更是使得苹果该季度的总销量再上层楼。华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主要是受国内和国际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双双增加的带动,尤其是欧洲地区,这里的销售主要得益于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Windows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降至今年的1.7%。Gartner公司研究负责人罗伯塔·科扎(RobertaCozza)表示:“虽然微软宣布将推出Windows10,但我们预计Windows系列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占据整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一小部分,主要因为是消费者仍然受到竞争性生态系统的吸引。微软智能手机将主要侧重于为企业用户提升价值。”

尽管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随着国内人口红利见顶,国内手机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不过其他新兴市场却有较大发展空间。

爱立信日前发布最新版《移动趋势报告》显示,其中2015年至2020年间,新增的智能手机用户中,80%将来自亚太地区、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随着东北亚区各国积极发展移动宽频,预计至2020年,东北亚区智能手机用户将达17亿,移动用户将达到20亿,当中LTE用户将占14亿,达到超过95%。中国、日本、韩国为目前全球主要的LTE市场。

实际上,4G和大屏智能手机等因素的影响,加速了智能手机更新,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同时激烈的竞争导致很多厂商都积累了过多的库存量。4G智能手机刚刚出炉时引发了一波换机潮,这导致许多换机用户得以更换了手机。

国内市场渐趋饱和的情况下,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对海外的新兴市场开拓疆土。就在前不久,vivo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了继泰国、印度、缅甸之后的第四场海外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印尼市场,并发布手机vivoX5Pro,vivo甚至表示将把印尼作为vivo在海外的重要战略基地,为印尼打造更为本土化的智能手机。而华为晒出的成绩单显示,半年销量突破五千万,其中海外市场的贡献接近一半。印度同样也成为魅族重点布局的海外市场,其在印度已设分公司,仅今年,魅族就先后在印度发布了四款手机:魅蓝note、魅蓝note2、MX5和魅蓝2.

国产手机厂商都看到了海外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发展。小米、努比亚、华为、金立等厂商在印度市场布局明显。不过,要与与洋品牌一争高下,国内厂商必须更加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环境变了,但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在技术实力,专利贮备等方面弱势依旧。在未来的竞争中,价格战的作用将被极大弱化,标准化的智能手机和低端机的生存空间将逐渐被压缩。国内厂商不仅要做出更好的手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还需提升品牌价值和服务质量,通过增加附加值的方式提升手机产品竞争力。

不仅如此,加强品牌打造,强化品牌战略。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数易其主,这反映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客户忠诚度并不高。这把“双刃剑”使得国内厂商有望通过品牌战略提升综合竞争力。

此外,“专利”依然是国产手机“出海”之路绕不开的坎。不得不说某些国产手机厂商对手机的制造仍然缺乏创新,产品局限在对原料的组装层面。一旦走出国门,面对国外各种严苛的法律,必将遭遇专利危机。不容忽视的是,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都在印度遇到过专利诉讼。面对即将到来的洗牌国内厂商唯有紧随市场变化,国产手机厂商需要注重提升“内功”,积极“出海”探路,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方能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赢家。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