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确四大类行业撤离 转移津冀路径明确
几年前,北京市动物园批发市场传出了搬迁的消息。其时,大多数网民一边感叹又一个“集体记忆”即将消失,一边又庆幸,这个造成西直门大堵的“元凶”终于要离开--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的开始而已。
2014年,北京市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四个”的战略定位,非首都功能纾解也被提上了领导小组会议上。
目前北京《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正进行修订,媒体报道称全市将有55%行业被禁限新增,在城六区,该比例更是高达79%。
据记者了解,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四类,既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性、事业性服务机构。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介绍,这四类的疏解,会按相关时间表进行安排。
动批、新发地不会一刀切
目前全市71%的产业活动和71.8%的从业人员都集中在城六区,人员、交通、资源环境成为一种“紧平衡”的状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
此前报道透露的三地定位分别是,北京的定位是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四地位;天津市规划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主要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根据这一定位,北京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将主要迁至河北,北京市民耳熟能详的新发地、大红门、动物园等大型批发市场都已经在进行纾解工作。
可是百姓们也犯嘀咕了:动批搬走也就算了,毕竟衣服不是天天要买,新发地也搬走,我们以后还能吃得到、新鲜的蔬菜吗?
卢彦介绍,区域性批发市场是疏解对象,但是农贸市场是生活必需的环节,这个农贸市场不是搬走的问题,而是加强管理,逐步升级的问题。新发地批发市场在疏解过程中,就涉及到怎么保障城市有效供应的问题,以及怎么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
另一个让北京市民有些舍不得的,是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众所周知,北京积聚了全国顶尖的、医疗资源,尽管这些资源也要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分享,可北京市民毕竟还占了个地利啊。
看看数字也许您就不这么想了。据统计,北京全市88家三级医院,年诊疗数2亿多人,其中河北省到北京就医的患者占四分之一。
而纾解的方式也并非全盘端走。7月23日,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儿童医院诊疗,河北的患者有了在家门口找北京名医看病的机会。
而这只是纾解的方式之一。城市学院副教授叶堂林对记者介绍,还有一种办法是在北京周边建立医疗,专门为来自各地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这个医疗必须保证和原医院具有接近的医疗水平,同时两地之间的交通要足够便利,大夫可以在原来的医院和医疗分布就诊。这样把外地患者分流出去,一方面缓解医院造成的交通拥堵,改善北京市民看病难,另一方面也给外地患者提供了方便。
高新产业将创造更有竞争力的就业岗位
在北京市发改委的名单中,即将被纾解离开北京的还有一般性制造业和事业性服务机构。
在制造业方面,北京的产业体系可谓是“大而全”。在制造业39个大类中,北京市有35个,其中13个工业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聚人多、占地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问题。
北京市此前确定,到2017年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有865家退出北京。
这么多家污染企业退出首都,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将要转移到河北去?
事实并非如此。卢彦说:“如果说北京是心脏,那么河北就是胸膛,心脏就是在胸膛里跳动的。”他介绍,疏解过程中,高污染、耗能大的一般性制造业将坚决就地淘汰,没有任何转移计划。
也就是说,所谓“退出”并非搬走,而是彻底淘汰,到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左右,空气将更清新,市民将会看到更多“北京蓝”。
劳动力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退出了北京,科技密集型的产业则将在首都发挥更大作用。
据卢彦介绍,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像“剥白菜帮”一样,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非产业,留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也会推动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北京将有更多、更有竞争力的就业岗位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