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华为副总裁揭锦锦谈做手机:经得起折腾还不散架

2015-06-26 11:17:00

 

来源:

回忆起“做机”的这几年,揭锦锦也同时坦言“日子并不好过”。“做华为手机一直是被折磨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在坚持。我没有想过,做手机会这么难。当你在上吊的时候,别人以为是在荡秋千,不过还好我们都挺过来了。”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揭锦锦

站在上海南京东路的街头,揭锦锦有点被眼前的情景吓坏了:虽然已经给首销的上海旗舰店准备了几百部的货量,但到了下午4点,店里的P8还是全部卖光了,门外还有继续排队购买的人群。

“这是两个月前的情景,现在P8还是在超预期的卖,爬坡的速度是P7的两到三倍,特别是高配版在下面大KA的流速比标配更好。”作为华为P8产品经理的揭锦锦,对记者笑称现在都不敢在朋友圈发P8的广告,“一发就有人找你要手机,有时候内部研发人员都拿不到。”

事实上,对于P8的热销,作为产品经理的揭锦锦并不是没有想到,三年来,从P1、P2、Mate1、Mate2到今天的Mate7和P8,华为在中高端手机市场上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5月份,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更是单月首次达到千万部量级。

但回忆起“做机”的这几年,揭锦锦也同时坦言“日子并不好过”。“做华为手机一直是被折磨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在坚持。我没有想过,做手机会这么难。当你在上吊的时候,别人以为是在荡秋千,不过还好我们都挺过来了。”

经得起折腾还不散架

在外界看来,几年前的华为对消费市场来说应该算个新兵,长期做B2B业务所形成的工科思维让华为的手机业务开展在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余承东执掌终端业务后。

揭锦锦是从华为的运营商平台调岗而来,在无线部门待了11年,日子过得还算舒服,而被“老领导”余承东从华为无线部门调来终端的时候,他所面临的挑战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虽然手机业务正步入正轨,但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块业务更多的不是机会,而是“未知数”。

应该说,这种未知数来自于手机市场天然的残酷性,似乎没有哪家巨头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成为常胜将军,一次库存问题或者一个技术上的失误,也许就会让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手机厂商跌出市场之外,也可能拖累整个公司“死掉”。

揭锦锦坦言,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手机市场,还有些后怕的。

“因为我没有做过手机,而做过手机的人都做怕了。想想看,两座山之间只有一个很窄的木板,你敢走吗?我当时是看不到那么深的峡谷,只是看到地面上的两条线,沿着就过来了。那时候我是带着必胜的信念,带着一种气势,要不死掉,要不大成。”揭锦锦在华为手机内部一直被比喻成:打不死的小强。

“不脱层皮,好产品是不会出来的。”揭锦锦说自己的神经很粗壮,在做华为手机这段日子里,一直在骂声中长大。一个例子就发生在P8上市前。

在距离P8发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揭锦锦做了一个决定:为了使OIS防抖角度达到预期效果,变更结构设计。

从后面的宣传看,华为P8的光学防抖角度可以达到1.2°,可在大幅抖动情况下拍出高质量照片及视频。采用全球首款4色RGBW传感器,在高对比环境中增强32%的亮度,低光环境下减少78%的噪点,采用单反级独立图像处理器,减少噪点,智能检测周边环境,拍出更精彩的高低光细节。

“但说实话,从参数上来说,消费者也许分不清0.5°0.8°和1.2°的区别,但是最终的效果可能会体现在口碑上,不够好。”揭锦锦表示,手机上市前的两个月做大改已经是很崩溃的事情,你还要爬坡,内部的压力很大,但最后的选择是做精品,宁愿把自己折磨死,也不能放弃这个东西。

事实上,当时摆在揭锦锦面前的不仅仅是改了结构件设计之后交付的压力,还有来自内部团队的压力。除了工作量大增外,其他部件的压力也大大增加,出了问题还是要自己承担责任的。

“当时我对团队说得很清楚,兄弟们,还是那句话:每次我们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也是我最骄傲的时候。当你发现一件事情难度很大,兄弟们被折磨得受不了的时候,说明门槛越高,成功的概率越大。说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支像我们团队这样,经得住折磨不散架。折磨得越狠证明产品体验越好门槛越高,越能大卖,基于这种理念,我才能说服他们。”揭锦锦如是说。

不再以性能参数为标准,而是以用户体验作为标准,此时的华为已经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口碑不是一句口号

产品打下了基础,市场营销也不可少。然而,与小米在品牌营销上将互联网+优势运用到极致不同,在品牌上华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在多次采访中,余承东都向外界表达着同一个观点:华为在营销上不会撒大钱,而是通过口碑营销进行散播,力求华为在品牌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根据益普索在全球32个国家开展的消费者调研,2014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品牌净推荐值上升至43%,意味着四成以上的华为手机用户曾经向周围人推荐过华为产品,应该说,华为的口碑营销效果还算不错。

“一般大家都认为口碑可能都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但实际上华为对于口碑的重视程度是深入骨髓的。”揭锦锦表示,华为内部特别强调机器卖出去的口碑怎么样,怎么样尽快改善和提高,从而决定背后的计划,口碑绝对不是口号。

据内部人士透露,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到了终端只讲两件事:库存和质量,为此华为内部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制度,制造、质量和产品线是分开管理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将手机出厂时的贴膜贴歪了一点点,也有可能导致产线停线。

而口碑也体现在华为对技术的要求上,据了解,华为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做好基础体验。

“华为有一套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够模拟手机日常使用情况并检测死机情况发生的数量。华为每一个软件版本都要通过这样的测试,比如说1500个小时,我们要求每部手机重启少于一次,超标了,这个软件版本就发不出去。”揭锦锦说,华为对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追求远超过别人,毫不夸张地说,华为的手机基本不死机,那是因为内部的要求是这样。

众所周知,华为目前是全球网络设备第一大厂商,在网络设备中死机往往会演变成网络事故,所以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在手机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需要如此“严苛”。但经过舆情分析,死机次数确实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体验,所以华为在手机业务上也坚持这一点。

而做好了基础体验要求,华为也开始做更多的要求——不仅仅要杜绝短板,还需要有长板。

“现在华为所处的阶段不一样了,P6的时代是长板理论,但是到了这次P8我们强调体验,而且最常用的基础体验一定要做好,比如说拍照的效果、ID的精致度、音频的效果,这些都是刚性的,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有长板,这也是华为坚持的一点。”揭锦锦表示。

拍照功能一直是华为P系列手机里面最为注重的功能,而在揭锦锦看来,这种功能一定要做到最好,要达到口碑传播点。

事实上,即便是在专业的摄影师看来,P8的相机对大光比的场景的表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华为P8手机搭载了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和1300万像素的主摄像头,并标配了双色温闪光灯。结合F2.0大光圈镜头与多样化的取景方式,即使在暗光环境下也能有效提升画面的质量。

“这就是口碑体验。”揭锦锦表示,原来的口碑体验再好,感觉传播点不够,使用人群不够大,传播不起来,但现在突破了这个瓶颈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几个点喜欢上华为手机,即使是几毫秒的性能差异一定也会有人感觉出来。

华为的挑战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华为消费者BG业务正式对外公布了2015年的销售目标,销售收入为160亿美元,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

从现在的出货节奏看,达成目标并不难。但正如年初时余承东所说,虽然华为的Mate7和P7等系列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口碑,但目前华为在高端依然没有站稳。“今年的华为将向苹果和三星发起冲击,是决定历史转折之年。”

对于揭锦锦来说,压力也是来源于此。

如果说Mate7为华为敲开了中高端市场的大门,以P8等为代表的旗舰机型将承担着与三星和其他厂商正面PK的使命。

“Mate7像是突围战,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市场就占住了,但是现在不一样,大家都知道你出什么牌了,能不能在正面战场打得赢?我们是把P8当作淮海战役来打的,打下来基本就差不多了。”揭锦锦说,在华为内部,对于P8的生命周期预期至少在一年半时间。

而事实上,三星今年似乎也意识到了危险,狂推新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前几天,刚刚推出了定位于中端的GalaxyJ5和J7,又了解到,三星准备推出一款全金属机身的产品,史上最薄的三星手机,5.94mm的机身厚度,对标P8.

“我们有自己的优势,20多年通讯技术的积累,我们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此前,余承东表示,华为是长跑型选手,不是短跑型选手,华为终端正走在正确崛起的路上,如果华为不自己“犯浑”的话,将有很大机会。

在今年以来,华为除了在硬件上持续发力外,更多的研发力量也投入到了软件上。

前几天,华为的系统做了一个看上去不大的“升级”,在手机EMUI3.1系统中推出了一项叫作“进程冻结”的技术,但在华为内部这项技术却被称为“核武器”——在不影响手机体验的情况下,可以延长20%的使用时间。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或者说安卓手机诟病最多的就是电池不耐用,在这个问题面前揭锦锦也坦言彻底解决并不容易,但可以逐步改善。

其中一个原因来自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对第三方应用缺少管理,存在着部分后台垃圾应用偷偷运行造成对CPU和内存的占用,揭锦锦表示,通过半年的研究,华为发现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

得益于华为在大型服务器上的进程冻结技术经验,华为发现手机上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以实现对应用的“分级”管理。比如说手机可以智能识别应用类型,分组管理,从而实现前台任务单一化,后台进程冷冻。也就是说当你不再使用微信的时候,微信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不占用资源同时又不影响接收新信息;而需要使用的时候,则不必重新打开,在操作体验上可以获得很大提升。

“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揭锦锦表示,目前华为手机上的每一个技术,华为都有相应的研究团队。每年研发投入中的10%的比例用于预研,即对未来5~10年技术的前瞻研究。

据了解,目前华为在中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多地设立16个研究所,有其背后逻辑,即集全球不同地区优势,打造最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如华为日本研究所专注于材料、材质、工艺的研发,充分利用日本人追求极致的精神,打磨手机细节。如在巴黎,华为设立了巴黎美学研究所,专门邀请法国奢侈品牌设计师思考如何引领时尚的方向。华为俄罗斯研究院则充分挖掘数学家资源,专注于算法研究。

“惯性的研发大平台,华为在研发上是不惜代价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也会支撑华为在手机业务上走得更远。”揭锦锦如是说。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