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财经 >

通用生死劫:在美延迟召回十几年 或被罚款超12亿美元

2015-06-01 11:32:00

 

来源:

通用延迟召回涉嫌犯罪

通用汽车近来可谓是流年不利。

据美国媒体近日透露,美国司法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认定通用汽车公司没能及时披露其生产的汽车存在点火故障,导致至少104人死亡,涉嫌犯罪。

目前,美国司法部正在与通用汽车进行谈判,如果双方达成协议,通用汽车可能面临巨额罚单,一些员工也可能受到刑事指控。如果达不成协议,也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

有分析人士认为,近几年的通用汽车可谓是麻烦不断,破产、召回案一再发生,如若美国司法部再下重手,通用汽车将“又一次走到了悬崖边上”。

汽车分析师江云认为,通用确实不是当年的通用了,特别是在经历了召回事件后,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复当年辉煌。“但是作为汽车行业的元老级企业,通用的未来并非那么悲观。但是为了度过艰难期,内部改革是必须的。”江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面临指控

通用汽车全球召回车辆事件的影响至今还未消逝。如今,通用汽车面临指控和将要到来的巨额罚单,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据外媒报道,此次美国司法部门对通用汽车进行调查的重要原因是,通用汽车在首次发现汽车存在致命性问题十几年后才开始召回汽车。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纽约联邦检察官联手介入,全面调查通用汽车是否触犯有关要求汽车生产商迅速披露汽车故障和不得误导监管部门的法律。对此,通用汽车发表声明说:“我们全面配合所有调查……就调查所处阶段和时机,我们无法置评。”

通用汽车去年2月开始召回旗下雪佛兰科宝牌汽车和其他品牌汽车,这些车型存在点火开关缺陷,会无意间导致发动机熄火、动力转向和安全气囊功能失灵。这家汽车生产商最终召回3000多万辆汽车。

由于延迟召回缺陷汽车,通用汽车去年5月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缴纳3500万美元罚款,并同意接受监控管理局为期3年的监控。同时,通用汽车受到联邦司法部、国会、48个州的检察部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2014年6月,前联邦调查官AntonValukas对通用缺陷处理进行内部调查后,通用解雇了15名员工,包括至少5名律师和开关设计工程师。通用CEO玛丽当时称,解雇这些员工是因为他们的“玩忽职守”。

与此同时,据《纽约时报》报道,不仅通用汽车自身,该公司的一些员工,包括去年解雇的一些员工,也可能受到刑事指控。

报道指出,通用汽车接下来几个月可能与司法部门达成和解,缴纳罚金,金额可能超过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去年缴纳的12亿美元罚款。据悉,因涉嫌隐瞒旗下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汽车的加速器缺陷问题、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丰田去年被罚12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针对汽车生产商作出的最大金额处罚。

熟悉此次调查的相关人士说,不同于丰田汽车抗拒调查的态度,通用汽车主动配合调查,因此可能“坦白从宽”。眼下,通用汽车内部仍在商量向司法部门承认具体犯了哪些错。但是,巨额罚款是很难“逃掉”了。

处境堪忧

众所周知,通用汽车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旗下的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等品牌也一度威风八面。

但最近十来年,通用汽车遭遇“生死劫”,早已没有当年的气魄。

由于一路疯狂发展,通用汽车积累的问题沉重如山,2008年金融危机迎头袭来,该公司旋即跌下深渊。2009年被迫宣布破产重组,成为美国100多年来申请破产的第三大企业、第一大制造业企业。如果不是美国政府施舍出500亿美元的“救命钱”,通用汽车的名字无疑会被彻底抹掉。

经过一系列改革和精简措施,被摘牌后的通用汽车于2010年末重返华尔街,随后发展一路顺利,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523亿美元,净利润达到49亿美元,实现了连续三年保持盈利状态。

但好景不长,通用汽车在“起死回生”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2013年宣布将召回近1.9万辆2014款雪佛兰与GMC皮卡,以处理手动斜倚靠背的问题。2014年麻烦更大,从2月开始召回雪佛兰科宝牌汽车和其他品牌汽车,这些车型存在点火开关缺陷,会无意间导致发动机熄火、动力转向和安全气囊功能失灵。最终召回3000多万辆汽车,创下了通用汽车历史上“召回年”纪录,损失甚为惨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这样接连二三的坏事,通用企业也必须面对现实,进行改革了。只是目前看来,它必须先将眼前的“烂摊子”收拾干净。

不停的召回事件,对于一家汽车集团来说,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件。“至少对于通用汽车的企业名声来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江云认为。

不过,有业内专家认为,如今的通用汽车虽然不再是十几年前的通用汽车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通用汽车的产品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销售,旗下员工数以十万计,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波澜。然而,通用汽车能否渡过这一劫,将取决于未来的谈判结果以及企业的改革方向。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